2018/1/23

《殷海光、夏君璐書信錄》 │ 愛的淵海

●作者:殷海光、夏君璐 (台大出版中心出版)






「茫茫人海,有甚麼比真情和真理更值得我們追求的?」
──殷海光

看完聶華苓的《三生三世》之後,突然想好好認識殷海光,因而找到了這本書。緩慢地讀著,對於那個絕不平凡的大時代的特殊時空,終於有些理解。

殷海光是學者、評論家、哲學家、台灣戒嚴時代自由主義代表人物,是一個接地的人,也是一個極為浪漫的人。許多夏君璐的照片,都是開懷大笑的樣子,從年輕到老都是,是一個開朗熱情的女性,長達十年、兩百多封書信往來,清楚看見兩人間的契合與濃得化不開的愛情,在那個處於戰爭威脅下、性命隨時可能不保的時代裡,這樣的情愛更顯得美麗耀眼。

殷海光大夏君璐9歲,兩人一見鍾情,這愛之火,一路從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南京、廣州、上海,燒到了台灣,民國38年6月3日,夏君璐告別送行的父母,隻身搭乘金剛輪,抵達基隆,殷海光就在港口迎接她,長期無法相聚、愛的苦悶,終於化為甘甜。

從此,6月3日團圓之日,成為兩人一起慶祝之日。

一生憂國憂民,殷海光只活了49年,胃癌台大病逝,不長的一生卻書寫了八百萬字,至今影響力不墜,夏君璐則活到了85歲,在美國聖荷西家中離世,兩人的愛情之美,並未隨著兩人過世而讓人遺忘,這本書信錄為那個苦難、殘酷的年代留下第一手記錄。

「我於昨日到達台北市,當夜轉赴鄉間。今天黎明,為一種聲音叫醒,原來是鳥叫。此間之風物,堪稱宜人,我想您一定喜歡。我住背山林而面田野,遠離市廛。晨起,朝陽彩現,雲霧氣舒捲山林間。就山泉獨自洗臉,步行竹樹之間,看農家火雞覓食,就自然環境而論,此間的確宜於居人。」

這是隨著南京中央日報遷台、提前抵達台灣的殷海光,於民國38年2月4日寫給夏君璐信件的開頭文字,四個月後,兩個人終於不再分離,這段從中國延續到台灣的情緣,在這塊土地上又延續了20年,直到殷海光過世。

透過這本書很驚訝地發現,殷海光獨生女殷文麗,原來是聖心女中學姊,當她得知父親病重時,還住在聖心宿舍,當時不過初中二年級。

由於當時的台灣仍處於戒嚴時期,殷海光過世以後,夏君璐跟殷文麗都避免談論過去的事情,透過回顧這些書信往來,等於是極少交流、父女間的面對面。

沒有思想自由、殘酷的年代裡,還好有愛情、親情,溫暖人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